早年過二月二的故事
郝洪喜
二月二,,龍?zhí)ь^,。
二月二,,是我國一個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二月二節(jié)日的魅力所在,主要體現(xiàn)在人們對龍的信仰和崇拜上,。龍,,在人們的傳說和意念里,是主管播雨的“天神”,。
二月二,,是龍?zhí)ь^的日子。對于生活在農(nóng)村的人來說,,只要“龍公”打雷下雨,,春雨下到哪里,,哪里就能五谷豐登,。
二月二這天,人們吃糖豆和地瓜棋子,,我們老家叫餟(念chuo),。
俺家一般都是二月初一晚上把泡濕晾干的料豆和地瓜棋子摻上部分面糖炒好,二月二清晨,,一家人就可以吃上香酥可口的料豆和地瓜棋子了,。
可是饞嘴的孩子往往等不及,二月初一早飯后,,甚至還早,,就嚷嚷著快炒料豆和地瓜棋子吃,當娘的心軟,,經(jīng)不住孩子纏磨,,只好答應:“好,好,,現(xiàn)在就炒,,反正共總就炒那一瓢,早吃了早算完,?!?/span>
有一次,從俺娘鍋底下點火起,,直到把料豆和地瓜棋子炒好出鍋,,我和弟弟一直站在鍋灶旁等候著?!昂昧?,炒熟了。”俺娘話音剛落,,我和弟弟就把小手伸到鍋里去,,捏著幾個料豆和地瓜棋子就往嘴里填,燙得齜牙咧嘴,,吐出來,,不舍得,不吐,,燙得舌頭直打轉(zhuǎn),,后悔死了,不該這么急著吃,。
盡管那些年日子窮,,但為了把二月二過好,再難也不能難了孩子,,各家各戶總是或多或少炒上一些料豆和地瓜棋子給孩子吃,,不能讓孩子光看人家吃,自己饞得干咽唾沫,。
俺娘心靈手巧,,做啥事都頗具水平,二月二炒的料豆和地瓜棋子,,火候恰到好處,,既不生,也不糊,,再加上炒前用糖水泡過,,嚼在嘴里,又酥又脆又香甜,,總吃不夠,。
最難忘的是一九五七年的那個二月二。
當時我上二年級,,二月二那天吃完早飯,,我準備背上書包上學去,俺娘說:“先別走,,我把夜來后晌炒的糖豆和地瓜棋子給你一捧捎著路上吃,。”
路上我不舍得吃,,只嘗了幾個,,其余的用紙一包掖在書包里。當時我就想,,到學校給老師一部分,,他單身生活,,不可能炒料豆和地瓜棋子吃,剩下的留著晚上回家吃,。
走到學校,,上課的預備鈴還沒敲呢,當我走進教室后,,只見我們班的副班長早坐在那里了,,他跟我商量:“班長,我想湊些料豆和地瓜棋子給咱老師吃,,你說中不中,?”我說:“好啊,!我也是這么想的,,想必其他同學不會不同意?!?/span>
我們兩個商定以后,,每走進教室一個同學,副班長就說:“我和班長商量過了,,身上帶料豆和地瓜棋子的,,請拿出幾粒放在教桌的白紙上,,沒別的意思,,就是想湊些餟給咱老師吃”。四十幾個同學到齊,,講桌上的餟堆成了一座“小金山”,。
上課鈴響罷,我們的班主任兼語文教師滿面春風走了進來,,當他看到講桌上放著一小堆料豆和地瓜棋子時,,先是一驚,很快臉上露出了笑容,,隨即拿起一粒放進了嘴里,,然后心平氣和地喊了一聲:“上課”!我們迅速起立,齊聲回答:“老師好,!”
教我們語文的這位老師姓朱,,從抗美援朝戰(zhàn)場上下來的。三十歲上下年紀,,每天穿著一身舊軍裝到校上課,。
朱老師有個習慣,每年二月二這天,,他都要到課堂上講述當年赴朝參戰(zhàn)時他和戰(zhàn)友如何在異國他鄉(xiāng)過二月二的事,。朱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二月二是龍?zhí)ь^的日子,咱們無論在哪里,,都要過好這一天,。吃料豆和地瓜棋子是小事,傳承咱中華民族的美食文化才是最重要的,?!?/span>
朱老師這番話,含義很深,,分量很重,,對我們學生影響很大。
事實上,,那次在班上學生湊起來給朱老師吃的那些餟,,朱老師就每樣吃了那一顆,其他的再也沒吃,,他用兩個嶄新的粉筆盒裝了起來,。
兩天以后,俺班趙梅同學過生日,,朱老師把那兩盒餟拿到教室,,全部分給了大家。
朱老師說:今天大家吃的這些料豆和地瓜棋子,,就作為送給趙梅同學的生日禮物吧,,大家分享的不只是幾粒料豆和地瓜棋子,更是對趙梅同學十二周歲生日的美好祝福,?!?/span>
大家一邊鼓掌一邊很有節(jié)奏地唱起了《生日歌》:“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
作者系市實驗中學退休干部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