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躊躇滿志的我大學畢業(yè),。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懷揣著夢想,,我踏上了從醫(yī)的旅程,。
作為剛畢業(yè)的醫(yī)學生,轉科是必經(jīng)的一個階段,,我第一個輪轉科室是血液科,。印象中的孟主任是一個特別愛笑的人,每天都是最早一個到達科室,,最晚一個離開科室,,永遠用自己最溫柔的一面來面對患者。剛到血液科的時候,,我的心里很壓抑,,因為這里的患者讓我感受不到生的希望。每天看著他們因為貧血而面黃肌瘦,,因為化療而嘔吐不止,,我心心念念地想早點離開這個地方。直到一個7歲小女孩的母親拿著一化肥袋子玉米來到辦公室,,熱淚盈眶地向孟主任表達著心中的感謝時,,我的內心泛起了一股暖流,改變也是從此刻開始的,。這個小女孩是一位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患者,,雖然年紀小,卻是科里的“老病號”,,長期的化療不僅讓她失去了引以為傲的頭發(fā),,更是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孟主任了解了她的情況后,,偷偷地給她捐錢捐物,,所以便有了之前的一幕。后來我聽科里的前輩們說之前政策允許的時候,,孟主任還經(jīng)常給科里急需用血的患者捐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這不是一個沒有希望的科室,,正是有了孟主任這樣的醫(yī)生,,才給了患者們一次次生的希望,。從那以后,我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患者,,每天早晚兩次查房,,化療的患者更是頻繁地去觀察他們的副反應,有時候我們的一句鼓勵,,一個問候,,比輸注任何的良藥更打動他們的內心,振奮他們的精神,。我常常在腦海中提醒自己:如果連我們都放棄了他們,,那他們真的就毫無希望啦,而我轉變的動力,,來自榜樣的力量,。
半年后,我離開了血液科,,轉到了肺病科,。肺病科的半年,對于我來說意義非比尋常,。這半年,,我見證了醫(yī)院病房樓西區(qū)的投放使用,還記得那天清晨,,我們早早地來到科室,,查完房后,我們將患者快速轉移到新的病區(qū),,然后一趟趟地搬運著我們的辦公用品,,沉甸甸的辦公桌在我們手里也變得輕快了起來,每個人都非常興奮,,新開始,,新征程。這半年里,,我做了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次胸穿,,每每想起當時的情形,心情還是激動的,,消毒,、鋪巾、打麻藥,、穿刺,,這一連串的動作在我的腦海里上演過了無數(shù)遍,那天終于完美地一氣呵成。這半年里,,我經(jīng)歷了職業(yè)生涯中的第一次搶救,,雖然耳畔縈繞的全是家屬的嚎啕大哭,但我內心默默地數(shù)著1,、2、3……配合著我的胸外按壓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半年里,,我感覺自己成長了,離真正的醫(yī)生越來越近啦,。
兒科可以說是我轉的所有科室中最讓我頭疼的科室,,不僅僅是因為所有的藥品都要按照體重計算劑量、所有的補液都要按照病情計算張力,,小孩子無休止的哭鬧跟家長的無理取鬧更讓人頭疼,。那時,我很佩服孫主任為首的兒科團隊,,面對小孩子模糊不清的表達跟家長們奪命一樣的催促,,她們總能從容不迫地去應對。
心內科是我輪轉科室最短,,但是收獲很大的科室,。蔣主任大查房的時候,很喜歡提問,,我作為科室里最小的一員,,提問環(huán)節(jié)肯定會首當其沖。為了不在眾人面前丟人現(xiàn)眼,,每天我都要認真地翻看病人的病情,,遇到看不懂的心電圖形就得第一時間尋求上級醫(yī)生的指導?!癙波消失,、頻率350-600次/分、心室率絕對不規(guī)則”我每天重復著房顫心電圖的這三個特征,,為的是患者一旦出現(xiàn)房顫,,就能快速判斷。體循環(huán),、肺循環(huán),、左心衰、右心衰,,一有空我就會在紙上寫啊畫啊,,時間也在不經(jīng)意間從筆尖匆匆流走了。
2011年4月1日是個讓我永生難忘的愚人節(jié),隨著我院婦科腔鏡手術的開展,,患者數(shù)量較前快速增長,,所以我被臨時安排輪轉婦科,這一轉至今已是12年,。我是幸運的,,因為在我們一起入職的9個人中,我第一個定科啦,。開心之余我也很迷茫,,因為婦科是所有外科系列科室中對我而言最陌生的,說是“小白”也不為過,。慶幸的是我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師———莊主任,。為了讓我快速掌握手術要領,主任每臺手術都會邊做邊為我講解手術步驟,,一直持續(xù)了一個多月,。主任經(jīng)常跟我們說,如果這臺手術過程你所見的跟你腦中所想的同步,,那就說明你即將出師啦,。主任還把他珍藏了多年的《婦產(chǎn)科手術學》、郎院士的《婦科手術筆記》以及他在北京婦產(chǎn)醫(yī)院進修學習的筆記借給我查閱,。慢慢地,,我感覺自己不再是小白,做婦科手術也挺有意思的,。當我注冊了婦產(chǎn)科執(zhí)業(yè)醫(yī)師的時候,,主任漸漸地放手讓我處理一些簡單的手術步驟,當我把簡單的步驟做熟練的時候,,主任又指導我一步步地完成一整臺簡單的手術,。慢慢地,我能操作的手術由簡單變得越來越復雜,,做手術時的心情也由緊張變得越來越輕松,,每當看到患者痊愈出院的時候,內心甚至有一點小小的驕傲,。當然我的成長也離不開科內其他前輩的幫助,,我清晰地記得跟李主任值夜班時她手把手教我判斷吸宮干凈時宮腔的感覺,我也清晰地記得產(chǎn)房里的姐姐們手把手地教我如何接產(chǎn),、如何保護會陰,、如何側切縫合。她們每一個人都毫無保留地將自己所學的知識,、所積累的工作經(jīng)驗傳授給我,。薪火相傳,,這一切終將生生不息。這,,就是傳承,!
不知不覺,我院已建院40載,。從過去的歲月里,,我明白了開拓的不易;從未來的藍圖里,,我了解了奮進的艱辛,;從救死扶傷的精神里,我讀懂了醫(yī)者的神圣,。不知不覺,我也將迎來自己40歲的生日,,我的青春獻給了蓬勃發(fā)展的中醫(yī)院,。圖南未可料,變化有鯤鵬,,希望我在自己熱愛的領域里繼續(xù)披荊斬棘,,與醫(yī)院風雨同舟,砥礪前行,。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