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瓦
茁山是山,,坐落在諸城市皇華鎮(zhèn)南部連綿的丘嶺之上,,最高峰處海拔僅250米,這就是茁山,。北與常山相望,,西與馬耳山比鄰,,南與五蓮山嶺接壤,東延至大山直達青島西海岸,。茁山是村,,茁山山腳下正北是下茁山村,西北處是上茁山村,。茁山村在茁山的環(huán)抱中生長,,茁山村是茁山養(yǎng)大的孩子,從起初散落茁山腳下的嬰兒,到如今一排排,、一列列整齊站立在一起像健壯成長的青春少年,。茁山齊長城民俗文化館、老母閣觀光園,、皇姑殿采摘園,、金蟾望月、石甕飲馬泉,、石洞,、石窗戶、雷霆石等等,,美麗茁山的景點等待著你,,總會送給你一個驚喜,或是蓬勃向上,,或是心情豁然開朗,。
古槐樹挺立大地
南北一條筆直大街,將整齊劃一的茁山村分成東西兩側(cè),,東側(cè)一邊,,地勢略高,一棵古槐的虬枝,,從一家住戶的天井里旁逸斜出,,這棵樹,便是茁山村最古老的樹,。它有多古老,,村中上了年紀的老大爺也說不清,只有大體的估算,,五六百年吧,。
許多古老的物件因為缺少文字的記載,就造成了后人毫無依據(jù)的瞎猜,。這棵樹究竟多少年,,不知道,反正很古老很滄桑,。樹皮飽經(jīng)風霜,,粗礪堅硬,像征戰(zhàn)將軍的鎧甲,,裏護著靈魂的肉身,。樹身中空,骨肉疏松,,依然頑強挺立,。葉片繁茂,,枝葉向上,迎風觸云,,沙沙作響,。樹根緊抓腳下的大地,深入大地的肌理,,它深知,離開了大地,,就失去了生機活力,,生命的河流瞬間便會干涸。
享受的時光太長,,承諾的故事太重,,也許隨時就會倒下,夜間發(fā)出沉重的嘆息,。村人知道你的分量,,不會輕易讓你倒下,于是鐵柱鋼筋木料上陣,,一頓輕柔的五花大綁,,固牢你的脊骨,扎緊你的腰身,,伸展你的手臂,,有效的保護措施,使你感到歲月靜好,,老有所依,。從此可以心無旁騖地履職盡責。在更深更遠的時光里記錄村莊的每一處細節(jié),,收藏村莊的每一個故事,。
是的,許多往事,,大地上的許多事情,,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可以不記錄,但古槐記得,。茁山村的人,,茁山村的事,茁山的故事,,古槐用隸書,、用小楷、用行草,、用宋體在年輪的冊頁上記錄得清清楚楚,。你看,趕赴東北率眾抗日的王五,抗美援朝的革命烈士馮學福,,老革命老黨員王進來,、趙德章、王增奎等,,蹲點指導群眾植樹造林的原諸城縣委書記王樹芳,,投資家鄉(xiāng)道路、水利等公益事業(yè)的王坤,,帶領(lǐng)群眾勵精圖治,、發(fā)家致富的省勞動模范王權(quán)等等,它都用飽滿的筆墨,,有時平鋪直敘,,娓娓道來,有時曲折婉轉(zhuǎn),,驚心動魄,,深情敬畏地刻記下了每一個章節(jié)、每一個故事,。
真是無獨有偶啊,。古槐西邊十米處,赫然挺立著另一棵古槐樹,,東西兩棵古槐,,同在一片陽光下,共享流嵐霧靄,,共擔雷電風雨,。有人說它們是夫妻樹,是一對“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患難與共的情侶樹,。令人驚嘆的是,西邊古槐的東側(cè)中空處長出了一棵郁郁蔥蔥的榆樹,,這是典型的“槐抱榆”,,恰似懷抱子。兩棵古槐,,一棵槐抱榆,,誰還否認它們就是一對夫妻樹呢!槐抱榆是罕見的,,也是吉祥的,,它們是茁山的吉祥寶貝。
不是所有的村都有古樹,,而有古樹的村一定是歷史底蘊厚重的村,。譬如茁山村,。
石磨石碾憶鄉(xiāng)愁
石磨、石碾,,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之前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guān)的鄉(xiāng)村記憶。通常是家家戶戶一爿石磨,,全村共用一個石碾,。石磨大多用來磨煎餅糊、大豆糊,,石碾大多用來粉碎玉米,、地瓜干等糧食,用以制作吃食,。我的許多青少年時光就交給了石磨、石碾,。每一爿石磨石碾,,都是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它們喂養(yǎng)了一批批人,,從咿呀學語長大成青春健旺的青壯年,。新世紀之后,機械工具的泛濫,,讓常年筋骨酸痛的推磨推碾人獲得了解放,,石磨石碾銷聲匿跡。
我常常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走街串巷,,尋找鄉(xiāng)村舊有的時光,,尋找時光褶皺里留存的物什。但很遺憾,,方圓百里,,過去那些天天廝守一起的犁耬靶具、鐮刀扁擔,、甕囤柴垛,、小推車地排車、石磨石碾幾乎是蕩然無存,。
而在茁山村南,、茁山山腳下,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里有石磨石碾,。在一個并不寬敞的石頭房內(nèi),,一南一北并排坐落著一爿石磨、一爿石碾,。石磨上,,還彌漫著新鮮的豆?jié){香氣,,石碾上,還遺落著黃燦燦的玉米面屑,。茁山齊長城文化中心的董曉慶告訴我們,,茁山村人想吃煎餅了或是想吃豆沫糊子小豆腐了,都會趕在早晨來推磨推碾,,這是早上剛剛使用過的石磨石碾,。一起來采風的文友唐陸抱著碾棍,招呼人給她拍一張推碾姿態(tài)的照片,,感受一下遠離了現(xiàn)代生活的慢推步伐,。
如今想吃煎餅,多是從市場上買來的機器制作產(chǎn)品,,效率確實是提高了,,味道可也是明顯地淡了。午餐桌上,,擺滿了一桌子時鮮蔬菜,,特色燒烤,還有茁山村石磨石碾磨制的煎餅,、豆腐,。那看似粗糲的煎餅,卷上燒肉,、豆腐,、大蔥,這茁山村的特色美食,,別有一番風味,,讓游客們吃得大快朵頤,唇齒留香,,瞬間感受到了從前慢時代的人間煙火滋味,。石磨石碾的從前記憶,牽起了人們一份濃濃的鄉(xiāng)愁,。
長城垛口望長城
提起長城,,人們會毫無懸念地回答:萬里長城。
孟姜女哭長城的傳說,,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的歌詞,,這里的長城,,無疑指的都是秦皇時代的萬里長城。兩千多年前建造的萬里長城,,它東起山海關(guān),,西到嘉峪關(guān),,全長約一萬三千里,成為世界歷史上空前絕后的浩大軍事防御工程,。
這里說的長城,,是齊長城,是比萬里長城建設(shè)還要早四百多年的齊長城,。齊長城始建于春秋時期,,橫亙于齊魯大地,西起黃河,,東至黃海,;東西蜿蜒一千二百余里,是地地道道的“長城之父”,。
“齊長城”諸城段全長三十多公里,,西自皇華鎮(zhèn)的馬耳山,東延至龍灣頭,、茁山,,再延至石門的馬山后,桃園的臺家溝南嶺,,然后入青島西海岸,攬萬里波濤,。
兩千多年后的今天,,我們已無法看到齊長城的原始面貌,眼前的諸城段齊長城,,只有斷斷續(xù)續(xù),、零零星星的幾處齊長城遺址。在茁山,,從山東面的一側(cè)由北而南,,沿著石八盤逶迤而上,登至山頂,,長城垛口突兀眼前,。右側(cè)豎立著一塊石碑,“齊長城遺址”五個大字仿佛將我?guī)У搅藘汕Ф嗄昵暗拈L城古戰(zhàn)場,。將士列陣,,背依長城,手執(zhí)長戈矛戟,,盡顯一夫當關(guān),、萬夫莫開的長城豪氣。
站在茁山的長城垛口,,西望,,黃河水奔騰,,泰沂山脈起伏,穆陵關(guān),、黃草關(guān)隘口依稀可辨,,東矚,瑯琊臺入??谔幚嘶w吻,。齊長城,把黃河泰山和東海在齊魯大地境內(nèi)一線牽起,,形成千里長城風景線,。
茁山齊長城垛口,古代以此為界分齊魯兩國,,今依南北兩面分屬五蓮,、諸城兩縣,地理上的分分合合,,依然是中華民族的領(lǐng)土,。而這里以長城垛口為界,竟是黃海,、渤海兩大水系的分水嶺,,真是大自然的奇觀。天降雨水,,南面,,匯聚流入黃海,北面,,浩浩湯湯流經(jīng)濰水直達渤海,。這齊長城垛口,仿佛黃海,、渤海的交匯支點,,將波詭云譎的歷史故事演繹在浩淼無涯的大海中。,。
(作者系山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諸城市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