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于1999年設立,,2000年首次頒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截至2023年度,,共有37位杰出科技工作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生活幫》記者發(fā)現(xiàn),,歷年來的獲獎人員中有5位來自山東,,他們?yōu)閲业目萍及l(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薛其坤,,山東蒙陰人
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
榮獲2023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薛其坤,,來自山東蒙陰,。他是凝聚態(tài)物理領域著名科學家,取得多項引領性的重要科學突破,。他率領團隊首次實驗觀測到量子反?;魻栃趪H上產(chǎn)生重大學術影響,;在異質結體系中發(fā)現(xiàn)界面增強的高溫超導電性,,開啟了國際高溫超導領域的全新研究方向。

李振聲,,山東淄博周村區(qū)人
中國小麥遠緣雜交奠基人
榮獲200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他在55年的科學生涯中,系統(tǒng)研究了小麥與偃麥草遠緣雜交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種,。創(chuàng)建了藍粒單體小麥和染色體工程育種新系統(tǒng),,有“當代后稷”和“中國小麥遠緣雜交之父”之稱。

王忠誠,,山東煙臺福山區(qū)人
我國神經(jīng)外科的開拓者之一
榮獲200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王忠誠,,來自山東煙臺福山區(qū)。他提出“腦干和脊髓具有可塑性”的觀點,、編著了我國第一部神經(jīng)外科專著《腦血管造影術》,,率先在國內采用并推廣顯微神經(jīng)外科技術和顱腦顯微手術。
80年代,,他摘除了直徑為9厘米的巨大動脈瘤,,把我國神經(jīng)外科整體水平帶入了世界先進行列。

鄭哲敏,,出生于山東濟南
中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中國力學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組織者和領導者之一
榮獲2012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鄭哲敏,出生于山東濟南,。他科研生涯的最早期主要從事熱彈性力學和水彈性力學的研究,,回國后曾根據(jù)國家的需要從事地震響應、水輪機葉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后來因為國家科研布局調整,,鄭哲敏選擇高速高壓塑性動力學研究方向,并于很短時間內在爆炸成形方面取得完整,、深入的研究成果,,從而拉開爆炸力學研究的序幕。
在地下核爆炸效應的研究中,,他與合作者一起提出了流體彈塑性模型,,為我國首次地下核爆當量預報做出了貢獻,。

張存浩,籍貫山東無棣
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
榮獲2013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張存浩,,籍貫山東無棣,他接手的第一份工作,,是解決中國石油資源匱乏和朝鮮戰(zhàn)爭對燃料供給的雙重壓力。
80年代以來,,張存浩領導的研究團隊率先開展了化學激光新體系和新“泵浦”反應的研究,;開展了雙共振多光子電離光譜技術研究分子激發(fā)態(tài)光譜和分子碰撞傳能動力學研究。取得了多項國際先進或領先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首創(chuàng)研究極短壽命分子激發(fā)態(tài)的“離子凹陷光譜”方法,,并用該方法首次測定了氨分子預解離激發(fā)態(tài)的壽命為100飛秒。該成果被《Science》主編列為亞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混合電子態(tài)的分子碰撞傳能過程中的量子干涉效應,,并明確此量子干涉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波的干涉。
1983年,,他與合作者開展脈沖氧碘化學激光器研究,;1985年,在國際上首次研制出放電引發(fā)脈沖氟碘化學激光器,,效率及性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1992年,研制出中國第一臺連續(xù)波氧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為推動中國化學激光領域的快速發(fā)展發(fā)揮了至關重要作用。
在2013年度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名單中,,張存浩榜上有名,。2016年1月4日國家天文臺將編號為“19282”的小行星命名為“張存浩星”。
《生活幫》 陳芳 報道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