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阮忠
蘇軾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當(dāng)過太守,那是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當(dāng)時他39歲。密州在東坡詞的創(chuàng)作上有特別的意義,。他詞創(chuàng)作的起步遠晚于詩文,,其最早的詞是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寫的《華清引·感舊》,熙寧二年(1069年)才有第二首詞《一斛珠·洛城春晚》,,熙寧七年先居杭州時作詞漸多,,再到密州填詞的熱度未減,于是相繼有悼亡杰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自是一家”的豪放詞《江城子·密州出獵》,,獨占鰲頭的中秋詞《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不僅如此,,他在密州修建了“超然臺”,,寫下了千古名篇《超然臺記》。
超然臺在山東諸城市內(nèi),,蘇軾之后,千年來歷經(jīng)風(fēng)雨,,毀修相續(xù),2009年重建,,成為諸城八大勝景之首,。千年前蘇軾初到密州時,密州“歲比不登,,盜賊滿野,獄訟充斥,;而齋廚索然,,日食杞菊”。因以杞菊為食,,他寫了《杞菊賦》,,其序說:“及夏五月,(杞菊)枝葉老硬,,氣味苦澀,猶食不已,?!辟x中又寫道:“曾杯酒之不設(shè),攬草木以誑口,。對案顰蹙,,舉箸噎嘔?!碧K轍在《超然臺賦序》說哥哥“受命之歲,承大旱之余孽,,驅(qū)除螟蝗,,逐捕盜賊,廩恤饑饉,日不遑給”,,和蘇軾說的密州情形相似,。蘇軾身為密州太守,一度過著這樣貧寒的生活,。然一年以后的蘇軾,,居然形貌豐滿,白發(fā)漸黑,,他說自己喜歡當(dāng)?shù)氐拇竞耧L(fēng)俗,百姓也安于他的管理,,于是著手整治當(dāng)?shù)氐膱@圃,,超然臺就是在這種情形下得到修葺的。
當(dāng)舊臺換了新顏,,蘇軾讓弟弟蘇轍命名,,蘇轍在《超然臺賦序》里記敘了這件事:臺成,蘇軾“日與其僚覽其山川而樂之,,以告轍曰,此將何以名之,?轍曰:今夫山居者知山,,林居者知林,耕者知原,,漁者知澤,,安于其所而已。其樂不相及也,,而臺則盡之,。天下之士,,奔走于是非之場,浮沉于榮辱之海,,囂然盡力而忘反,,亦莫自知也。而達者哀之,,二者非以其超然不累于物故邪,。《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嘗試以‘超然’命之,,可乎,?”
蘇轍為之命名“超然臺”,有自己的學(xué)術(shù)好尚,,他一向喜歡老子,,后來還著了《老子解》,,不像蘇軾好莊勝過好老,,取老子“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之意名之,說人生處世宜保持內(nèi)心平靜,,面對榮華富貴也當(dāng)不為所動,。他借此還有自己的用心,蘇軾當(dāng)時在杭州三年不得升遷才到密州,。蘇轍借老子的話“雖有榮觀,燕處超然”,,有點正話反說,,希望他面對貧窮困苦,也不為所動,。
蘇軾在《超然臺記》中回應(yīng)說,,蘇轍“名其臺曰‘超然’,以見余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于物之外也”,。他游于物外過著自己的日子,或打獵而說“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或思親而說“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當(dāng)然,也可沉痛悼妻而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的內(nèi)心悲苦。
蘇軾很喜歡超然臺,,他寫了《超然臺記》且不說,,還令蘇轍、張耒,、李邦直,、文與可等人各寫《超然臺賦》,他則為蘇轍,、李邦直,、文與可的《超然臺賦》寫了跋文,使超然臺在當(dāng)時就聞名遐邇,。但是,,說“超然”哪能真正做到超然呢?他在《密州通判廳題名記》里說:“余性不慎言語,,與人無親疏,,輒輸寫腑臟,有所不盡,,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比缡侵毖圆恢M,皆出自對世事的深刻關(guān)切,,并非超然者所為,。其后,他因以詩譏諷王安石變法遭了北宋最大的文字獄“烏臺詩案”,,囚禁而后貶,,先貶黃州,,晚年再貶惠州,、儋州,皆因處在物內(nèi)而非物外,。但他往往在挫折時也能放下,曠達灑脫,,讓人感到他非凡的超然,。
在《超然臺記》里蘇軾還說:“夫所為求福而辭禍者,以??上捕溈杀?。人之所欲無窮,,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盡,,美惡之辨戰(zhàn)乎中,,而去取之擇交乎前,則可樂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這是人生的常理,,盡管如此,,仍無礙世間物有可觀,則有可樂,。
(來源:《海南日報》)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