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譚楷
北京的金秋,是最美的季節(jié),,也是豐收的季節(jié),。
2019年9月29日早晨,一輛迎賓車從北京外國語大學(xué)緩緩駛出,,穿過掛滿了五星紅旗的條條大街,。那遍布十字路口的造型新穎的花壇、花環(huán)或花柱,,花團錦簇,,讓人目不暇接,。北京城以空前的美麗盛裝,迎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大喜日子,。
104歲的伊莎白·柯魯克老奶奶端坐在車上,,寧靜而安詳。她身穿深紅色中式對襟上衣,,一頭銀發(fā),,絲絲不亂。她將前往人民大會堂,,接受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xí)近平頒發(fā)的國家對外最高榮譽勛章——“友誼勛章”,。
車窗外閃過熟悉的街景。70年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向世界宣告成立時,,伊莎白和她的丈夫大衛(wèi)·柯魯克應(yīng)邀登上觀禮臺。她親眼看見第一面五星紅旗在萬眾歡呼聲中冉冉升起,。70年來,,伊莎白怎么也沒有想到過,會在104歲時獲得如此殊榮,!
在人民大會堂,,在熱烈喜慶的樂曲聲中,伊莎白走到主席臺中間,,和習(xí)近平主席握手,,接受了習(xí)近平主席親手給她佩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勛章”。
頒獎詞指出,,伊莎白是“新中國英語教學(xué)的拓荒者,,為我國培養(yǎng)了大量外語人才,為中國教育事業(yè)和對外友好交流作出杰出貢獻”,。
頒獎詞之外,,是伊莎白的特殊經(jīng)歷:1915年,她生于中國成都,。6歲那年,,她跟著父母從加拿大回到中國,那一年是1921年,,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
之后的近百年,伊莎白親歷了中國的每一次歷史巨變,。她是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她始終與中國人民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是中國人民患難與共的忠誠朋友。
二兒子柯馬凱說:“我替老媽打開了精美的禮盒,。手撫著金光閃閃的‘友誼勛章’,,她十分難過。前些日子,,她就說過,,她的那些老朋友———獻身中國革命和建設(shè)的友人,如果他們還活著,,那該多好?。∷麄兌紤?yīng)該榮獲這樣一枚勛章,?!?/span>
《紅星照耀中國》的作者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美國記者艾格尼絲·史沫特萊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他們,,讓全世界知道了紅軍,,知道了長征,知道了中國共產(chǎn)黨和中國革命,。
與伊莎白相愛同行幾十年的柯魯克,,是一位堅定的國際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是他引導(dǎo)伊莎白走上了最有價值的人生之路,。而影響柯魯克一生的是兩個人:埃德加·斯諾和諾爾曼·白求恩,。
那是1940年柯魯克與伊莎白在成都華西壩相戀時,柯魯克告訴伊莎白的:他1937年在西班牙反法西斯戰(zhàn)場上負傷,,住進了白求恩所在的醫(yī)院,。最初,他對壞脾氣的白求恩印象并不好,。后來,,柯魯克才真正認識了白求恩———白求恩開著救護車,,冒著炮火,,去前線搶救傷員。他的車就是流動的血庫,,哪里的傷員在流血,,他就讓護士給那里的傷員輸血。一次,,他連續(xù)救活了12名身負重傷,、急需輸血的傷員??卖斂四慷昧俗o士疾呼血液不夠時,,白求恩把衣袖一挽,,斬釘截鐵地說:“快,抽我的血,!”
柯魯克說:“白求恩‘抽我的血’的那一聲大吼,,讓我震驚。我真正認識了他,,看清楚了他,。他是一位偉大的戰(zhàn)士,是一位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的優(yōu)秀共產(chǎn)黨人,!”從此,,柯魯克與白求恩成為志同道合的朋友。
柯魯克講述的白求恩的故事,,使伊莎白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
白求恩的鮮活形象,一生銘刻于柯魯克夫婦心中,。在中國革命與建設(shè)需要的時候,,柯魯克夫婦所作的貢獻,不正是白求恩那一聲驚天動地大吼的歷史回聲嗎,?
這枚金光閃閃的“友誼勛章”,,在伊莎白心中的分量太重了。
它屬于伊莎白,,也屬于為新中國奮斗的那一代國際友人,!
(據(jù):《人民日報》)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