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微暖,,春風(fēng)不燥,,茁山靜臥在廣闊的天地之間,。走過了嚴(yán)冬蕭瑟,經(jīng)過了冰雪消融,,茁山正蓄勢待發(fā),為披滿新綠積蓄力量,。
這是一座令人無限神往的山,,它如一根輕輕撥動人心弦的魔術(shù)棒,成功吸引著人們的目光,。在諸城的地域版圖上,,它位于市區(qū)南部與五蓮交界處,距離市區(qū)大約二十公里。
早些年去茁山周圍串門,,我不止一次路過茁山山腳,。舉目看茁山,但見這山靈秀異常,,樹木叢生,,真是美景怡人,幾番引起我想要登山的興致,,只是因為時間關(guān)系未能達成心愿,。
據(jù)說茁山上有大蟒,碗口粗,,能把人畜一口吞進肚里,,因此在草長林深的季節(jié)若有人進山多是結(jié)伴而行。后來為了保護自然,,保護茁山這座原始山脈,,保證山中林木生長,茁山開始封山,,謝絕人畜進入,。
封山之舉使茁山免除了砍伐踐踏之禍,得以休養(yǎng)生息,。經(jīng)過多年封山,,茁山變得越來越美,山坡上林木茂盛,,山坳里松波蕩漾,,山體上植被豐富,還有丹參,、柴胡,、野生靈芝等奇珍藥材。每到雨后,,各種菇類隨雨而生,,若是采些食用鮮美無比。
時光飛逝,,多年封山取得豐碩成果,,茁山上群峰聳翠,景致更加引人入勝了,。后來各方面條件成熟,,茁山再度為游人們開放。開放后茁山吸引了大批觀光客,,同時也吸引了我們諸城行的眾多文友,。
春季登山正是大好時節(jié),,懷著對茁山的向往,也懷著對自然的依戀我參加了茁山采風(fēng)隊,。此次跟隨眾多文友去茁山采風(fēng),,不僅是要完成早就擱在心里的登山之愿,還要去茁山齊長城遺址挖掘民俗文化,,可謂是意義重大,。
早春的茁山格外清美,隨手一拍都是一幅山水大片,。站在山腳下仰望茁山,,可以看見山頂上被群松環(huán)繞半露半掩的涼亭。由山腳至山上鋪著石階可以登山,,這石板臺階特別狹窄陡峭,,若登山僅容一人通過。興致勃勃的文友們順著石階排成一條長龍向山上登去,。
茁山山頂?shù)耐赏な俏覀兊哪繕?biāo),,領(lǐng)隊李老師號召我們一鼓作氣登上頂峰到達涼亭。我們一邊登山一邊欣賞著山景,,這時茁山上山花雖未盛開,,新裝雖未換上,但這山的素顏也讓人賞心悅目,。攀登在茁山的石板古道上,,但見幾抹嫩嫩的綠色正從枯草中冒出,,顯示著無限生機和春天的氣息,。若是有心觀察,還會發(fā)現(xiàn)一些米粒大小的芽孢綴滿樹枝枝頭,。這朝氣蓬勃的新生芽苞鮮活了茁山,,使人欣喜。
放下生活和工作的重壓前來爬山,,看到的不僅是滿目山景,,還得到了貼近自然,親近草木的機會,。沉醉于這些細(xì)微之美,,真有點不知歸路了。
齊長城遺址就在茁山東部山腳下,。在遺址處立著一塊石碑,,上面刻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文字標(biāo)識,中間是“齊長城遺址”幾個大字,。站在這個特殊的地段,,我的腦海里浮想聯(lián)翩:“烽火臺,,狼煙起,軍情急,,馬嘶鳴,。”這是我在心中勾勒出的齊長城圖畫,。長城興筑,,是為御敵防守,安定國家,,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以及崇高精神,。被稱為長城之父的齊長城筑成早于秦長城,是我國最早建成的一條巨大,、完整的防御體系,。長城上的烽火臺則是長城防御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遙相呼應(yīng),、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烽火臺為提供預(yù)警信號,,傳遞戰(zhàn)事來臨的軍情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如今古老的齊長城僅存遺址,,到此遺址的人們依然能想象出發(fā)生在長城之上那些馬蹄聲聲,,吹角連營,戰(zhàn)鼓如雷,,箭矢紛飛的故事,。
茁山山景悅?cè)搜勰浚R長城民俗文化如璀璨的明珠,,更值得稱贊的是居住在茁山腳下的茁山人,,他們勤于耕耘,努力奮斗,,自發(fā)加入到建設(shè)美好鄉(xiāng)村的行列中,,用勤勞的雙手打造了美麗家園,獲得了幸福生活,。
茁山是一個休閑旅游的好地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觀光者,趁著大好春光來到茁山,,定會不虛此行,。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