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冬天,,仍有秋的味道,。真正意義上的冬天是寒風刺骨,、冰封大地的時候,。
冬天到來前,人們總要做一些準備工作,。特別是早年的農(nóng)村,,生活貧困,物資匱乏,,過冬就像捱一個艱難的“關(guān)口”,,家家戶戶都要儲糧、儲菜,、備柴草,、備棉衣。迎冬,,比迎年還要忙碌,、還要上心,。要知道,,這可關(guān)系到全家人一冬的飽暖?。?/p>
那個年代,,谷類莊稼產(chǎn)量低,、種植少,地瓜是莊戶人的主要口糧,。刨出地瓜后,,一部分就地切成瓜干晾曬,一部分運到家中儲藏,。把地瓜放到屋內(nèi)的棚子上,,或摞在暖和的角落里,以免受凍,。儲藏的地瓜,,從冬天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地瓜是主糧,,白菜蘿卜是主菜,。收獲了蘿卜白菜,男人們要完成一項重要任務(wù),,即挖建地窖,。先挖掘一個方形大坑,再放進白菜,,埋上蘿卜,,最后在坑頂口跨上木棒,鋪上秸草,,覆上泥土,,就完成蔬菜窖藏。地窖邊沿處留有入口,,方便取菜,,隨吃隨拿。冬日的夜晚,,去窖子扒個蘿卜,,一家人躺在暖和和的被窩里啃吃著,“咔哧咔哧”的脆響,,打破黑夜的靜寂,。
拆洗和縫制過冬棉衣、棉被則是婦女們的大活兒,。早在風和日暖時,,女人們就抽空著手操作,。她們把去年的棉衣棉被逐一拆洗,把舊棉絮找人彈好,,稍加新棉,,一件件清潔柔軟的棉制品便在一雙巧手中告成。有的家庭人口多,,縫制量大,,左鄰右舍的老媽媽、小媳婦便來“幫工”,,一時間,,針線飛舞,笑聲朗朗,,好不熱鬧,!
秋一深,人們就開始搜集柴禾,。路邊,、溝旁的荒草,林間,、河岸的落葉都是爭搶的目標,。在拾荒、摟草者眼中,,一棵草,、一片葉都是寶貝,幾乎絲絲入籃,。寒冬時候再看那些溝溝邊邊,,都是光禿禿的,清理得那叫一個徹底,。
為了保暖,,“封窗戶”也是必不可少的。把漿糊涂在窗欞上,,貼上薄薄的白紙,。為便于通風和觀察室外動靜,還要留一方“卷簾”,、粘一塊玻璃,。白天,陽光照在窗戶上,,女主人們不用出屋看日頭,,憑借窗欞間白紙上的陰影變化,就可以斷定該做飯了。
一切準備就緒后,,農(nóng)人們心里有了底,,才在冬閑的日子里聚聚堆,打打撲克,,下下象棋,。此時,他們還盼望一場雪,。大雪覆蓋麥苗,,麥子就豐收有望,,他們就玩得更開心,,睡得更踏實。
隨著生活的日益富足,,購物的快捷方便,,現(xiàn)代的人們,不再為過冬而疲于奔波,。迎冬,,多是對自然的敬畏、對時光的珍視,,更是對未來歲月的美好期冀,!
(作者系山東省作協(xié)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