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克家故居
“鄉(xiāng)音入耳暖我心,故里熱土暖我身,。五岳看山歸來后,,還是對門馬耳親,。”這首語言樸素,、感情真摯的小詩,,是“世紀詩翁”臧克家所寫,題為《看山》,。所看之山為馬耳山,,在諸城市龍都街道臧家莊村南面,是魯東南最高的山,,其雙峰狀如馬耳,,以奇峻聞名,蘇軾知密州時曾留下“試掃北臺看馬耳,,未隨埋沒有雙尖”之句,。
臧家莊東面還有一座山,原本叫臥虎山,,蘇軾常到此為民祈雨,,由于常祈常驗,臥虎山的名字漸漸被“常山”取代,。蘇軾曾到山下的黃茅岡打獵,,寫就了“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讓后人敬仰了九百多年的豪邁詩篇,。
臧家莊西面是涓河,發(fā)源于馬耳山,,涓涓細流日夜不休,,從蟬聲聒噪的夏夜吟唱到蒹葭蒼蒼的暮秋,像一首古老的民謠,,縈繞于臧克家少年孤苦的心靈,,滋生出了一片詩意的綠洲。
臧家莊西南面是聞名于世的龍骨澗,,在這里發(fā)現(xiàn)了世界最大的鴨嘴龍化石,。
臧家莊真是一塊依山傍水、藏龍臥虎的風水寶地??!中國現(xiàn)代詩人、作家,、編輯家臧克家就出生在這里,。他是臧家莊百姓、也是整個諸城人民的驕傲,。為了紀念這位世紀詩人,、詩壇泰斗,,諸城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在臧家莊修建臧克家故居,。故居并沒在原址上建造,,因為那里已有十幾家住戶,搬遷勢必勞民傷財,,這顯然違背臧老的意愿,。于是就將故居建在了村后,與北面的暴龍館遙相呼應,。
臧克家曾祖父,、祖父在前清都有過功名。曾祖父臧俞臣是同治年間舉人,,任過山東聊城縣的教諭,。祖父臧著儀是光緒年間舉人,曾任大理院錄事,。到父親臧統(tǒng)基時,,雖然已經(jīng)廢除科舉考試,但他畢業(yè)于濟南政法學堂,,也相當于個舉人吧,。
臧家官位最為顯赫的應該是臧克家曾祖父的弟弟臧濟臣了,他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殿試高中了進士,,朝考后又被授于翰林,,后任湖北學政。他被授予翰林后,,就在臧家莊的村東建起了一座占地八畝的浩大翰林院,。翰林院高大威嚴的大門兩邊,蹲著一對石獅子,,御賜的兩桿大旗桿立在門口,高聳云端,,顯示著祖宗的榮光,。
現(xiàn)在的翰林院與大旗桿早已堙沒于歲月的云煙中了無痕跡了。它之所以還讓后人談及,,并不是因為它本身的浩大,,也不是因為它主人的翰林身份,而是因為世紀詩翁臧克家,。就像當提及當年曾與臧濟臣一同金榜題名的張佩綸與周福清時,,大多數(shù)人可能不知道。但說到張佩綸孫女張愛玲,,周福清孫子魯迅時,,就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
由此可見,權貴雖能輝煌一時,,卻不能名垂后世,。只有為傳播文化和思想做出杰出貢獻的人才能永垂不朽。
臧克家雖身為富家子弟,,但少年的時光是孤寂的,。8歲時母親病逝,父親又常年在外,,后來回家養(yǎng)病,,不久也去世了。臧克家在祖父的庇護下孤獨地成長著,,祖父很嚴厲,,不茍言笑,只有在吟誦詩詞時,,才有些許笑模樣,。
由于沒有雙親的管教與約束,臧克家得以從深宅大院跑出來,,自由自在地與窮苦人在一起,。“老哥哥”“六機匠”“一石”等淳樸善良的平民百姓走進了他的生活,,讓他親眼目睹了“窮得上吊找不到一條繩子”的貧困,,讓他幼小的心靈對平民產(chǎn)生了憐憫與同情。正如他在創(chuàng)作談中所言:“童年的鄉(xiāng)村生活,,讓我認識了人間的窮愁,、疾苦和貧富的懸殊。同時,,我的脈管里流入了農(nóng)民的血——淳樸,、嚴肅、刻苦,、善良……”朱自清先生說:“以臧克家為代表的詩歌出現(xiàn)后,,中國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農(nóng)村為題材的詩歌?!闭撬熬捉乐?,吸著它的汁子”,才寫出了《老馬》《三代人》《難民》《罪惡的手》等不朽的詩篇,。
如果說故鄉(xiāng)是養(yǎng)育臧克家成長的溫暖搖籃,,那么這里人民醇厚善良的情感就是滋養(yǎng)他的甘甜的乳汁。勤勞樸實的鄉(xiāng)親給予他的溫暖,,讓他對鄉(xiāng)土的熱愛愈發(fā)深沉,。無論走到哪里,,無論身在何處,他始終惦念著家鄉(xiāng)的山,、家鄉(xiāng)的水以及“老哥哥”“六機匠”“武平”“姑媽”等村里受苦受累的鄉(xiāng)親們,。
這其中最令他割舍不下的,是對“老哥哥”的牽掛,。
“老哥哥”是臧家對一個姓李的老長工的稱謂,。他二十歲就到臧家當長工,臧克家的曾祖父稱呼他為“老哥哥”,。從此,,“老哥哥”這個具有特定意味的稱謂就從曾祖父、祖父,、父親一代代傳下來,,一直傳到臧克家這一代。
臧克家與“老哥哥”最親,,在他少年孤苦的歲月里,,“老哥哥”給了他許多比親人還要親的溫暖:干活時,領著他在田間玩耍,;歇息時,,給他講奇聞趣事、民間故事……
當“老哥哥”因年齡大了,,無力勞作,,離開臧家時,年少的臧克家牽著“老哥哥”的衣角,,流著淚送了他一程又一程……
后來臧克家到臨清當了中學教師,,他開始有能力照顧“老哥哥”了,他要兌現(xiàn)當初“給你銀子養(yǎng)老”的承諾,。然而勞作了一輩子的八十歲的“老哥哥”卻悄無聲息地走了,。
“老哥哥”給予他心靈的溫暖是刻骨銘心的。直到晚年,,臧克家回憶起“老哥哥”的往事時,,仍然忍不住失聲痛哭。
臧老去世后,,家人遵照他的遺愿,把一部分骨灰撒在了陪伴著他,、看著他長大的“老哥哥”的墳頭,。半個多世紀的思念,終歸于家鄉(xiāng)的黃土,。
臧克家曾深情地寫道:“不管路多遠,,山多高,,水多深/一定要把我葬埋在故鄉(xiāng)……/我太愛這鄉(xiāng)土,太愛這塊土地上的人們/這愛是那么濃烈,,那么醇厚,,它的熏香使我不朽?!?br /> 在故鄉(xiāng)熏香下,,他的英靈完成一次輪回,又獲新生,,永遠不朽,;他的詩歌與情感也像熏香一樣,讓他的故鄉(xiāng)同他一樣不朽,。
?。ㄗ髡邌挝唬和醣M美黨性教育基地服務中心)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