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勛紅
從我記事起,,家里蓋鍋,、蓋缸以及盛水餃用的蓋墊都是母親用高粱秸最頂端的細(xì)莛稈兒縫制的,。
當(dāng)春風(fēng)把大地吹醒,,春雨把土地滋潤,泥土變得松軟起來,,種完花生玉米之后,,母親就會抽空在地邊,、地角還有沒法用牛耕種的小塊地里,,種上一些高粱,。
高粱出土后,幼苗十分纖弱,,嫩綠中透著淡淡的黃色,,就像營養(yǎng)不良的孩子,可憐兮兮的,。
這時候就要去除草,、清苗。高粱幼苗和草極其相似,,我小時候總是認(rèn)不清哪是青草哪是高粱,,在手忙腳亂中經(jīng)常錯把小高粱苗當(dāng)雜草給拔出來。每當(dāng)這時候母親就會心疼地罵我五谷不分,,好好的高粱苗就這么糟蹋了,。我自然不會干杵著挨罵,就跑開捉蝴蝶去了,。
隨著氣溫漸漸升高,,植物快速生長。夏天的時候地里的高粱就長得比人高了,,這時候我會指著它們得意地跟母親說:“看,這一片都是高粱,。我可不是五谷不分,,我都認(rèn)得呢!”
舒爽的秋風(fēng)吹來,,花生在地里還未覺察到,,高粱便先羞紅了臉,似一個喝醉酒的少婦,,低垂著頭東搖西晃的,,在秋風(fēng)中舞起了醉人的探戈。
這時母親便拿好繩子和扁擔(dān),開始收高粱了,。把高粱秸的最高一節(jié)用手折下來,,捆成捆挑回家。母親的臉上掛著豐收的喜悅,,擔(dān)上的高粱隨著母親的腳步一顫一顫頻頻點頭,,母親黑紅色的臉龐在高粱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黝黑發(fā)亮。
收回家后,,先把肥碩的高粱穗用剪刀剪下,,余下的秸稈部分要把外皮扒掉,剝?nèi)テぶ?,柔滑?xì)膩,,像小孩子的皮膚,清爽可愛———這就是細(xì)長的莛稈了,。
把莛稈一捆捆緊緊綁起來,,放在太陽下曬干,只有這樣莛稈才會更直,。經(jīng)過太陽的洗禮,,莛稈由草綠色變成了黃色。
等秋收結(jié)束后,,母親就找出莛稈,,按照長短粗細(xì)不同而分類。把最粗的用來縫餾干糧的箅子,;二號粗的縫制蓋鍋的蓋墊,;最細(xì)的用來縫制盛放水餃用的或者方形或者八角形的蓋墊。
縫蓋墊(也叫釘蓋墊)時,,用大號針穿上事先準(zhǔn)備好的細(xì)麻繩,,先是把兩根一組的秸稈大小頭顛倒放在火炕上串起來,較長一點的放在中間,,稍短一點的放在兩邊串成一片兒,,基本形成一個圓形。穿完兩片后垂直交錯疊加在一起,,再用細(xì)麻繩釘起來,。縫好后,,再選準(zhǔn)中心點穿上針,,用一根麻繩做半徑,用菜刀沿著畫出的圓弧把四圍多余的部分削掉,。這樣操作下來一個蓋墊就算做完了,。
母親縫制的蓋墊針腳大小均勻,,走線筆直,就像一幅優(yōu)美的圖畫,。她笑瞇瞇地看著蓋墊,,就像一位大師欣賞自己的作品。末了總是挑選出縫制得最好的蓋墊送給親朋好友,,而自家使用的往往是有瑕疵的,。
母親常常教導(dǎo)我們說高粱渾身是寶,做人要像高粱一樣,,不管走到那里,,都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處的人。
高粱可以碾米攤煎餅,,沒有加工的高粱還是喂牛,、驢、馬的精飼料,,尤其是釀高度糧食酒的上好原料,。高粱秸更是老百姓離不開的材料,用來燒火是上等柴火可是太浪費了,,都不忍燒掉它,,而是用它編成裝糧食的糧囤。蓋房子時高粱稈可以綁縛成長長勻稱的把子,,平鋪在檁條上,,抹上泥,坯上麥草,。既順?biāo)址篮€不易腐爛,。還可以用來夾籬笆墻,擋雞鴨鵝狗,,透光透風(fēng),。
用高粱莛稈縫制的蓋墊結(jié)實、耐用,、綠色,、環(huán)保、輕便,。是我國勞動人民千百年來用智慧創(chuàng)造出來的,。
現(xiàn)在的蓋墊品種很多,有鋁的,、不銹鋼的甚至玻璃的、塑料的,,盡管花樣繁多,,但是母親還是會依舊縫制蓋墊,,我依然對母親縫制的高粱莛稈蓋墊情有獨鐘。這種蓋墊散發(fā)著谷物的芳香,,透著大自然的靈氣,。我怎會不喜歡呢?,!
?。ㄗ髡叩刂罚禾覉@區(qū)東夼村)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