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東日報》,。路福貴供圖
耿建擴 李艷輝
今年88歲的路福貴老人保存著一張珍貴的《冀東日報》———出版于1949年5月21日的中共冀東區(qū)黨委機關(guān)報(總1068期),。報紙只有兩版,不僅在頭版刊載了《上海前線我軍進入浦東區(qū)殲敵萬余》等消息,,還在二版公布了冀東南下干部總隊新招收的177名隊員名單,,路福貴的名字赫然在列,。
“這是一份極為珍貴的史料。它見證了新中國成立前夕‘百萬雄師下江南,,沖鋒陷陣追殲窮寇’和‘?dāng)?shù)十萬干部緊隨其后,,全面接管,建立政權(quán)’的那段歷史,?!贝┰綍r空72年,每當(dāng)路福貴撫摸起這張塑封的報紙,,自己參加冀東解放區(qū)南下干部工作團的記憶便浮上心頭,。
路福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qū)。1949年5月,,當(dāng)獲知祖國號召干部南下,,要為共和國大廈清基打夯的消息時,他剛剛16歲,,就讀于省立唐山中學(xué)(現(xiàn)唐山市第一中學(xué))高一年級,。為了奉獻自己的力量,路福貴幾乎是第一個報名南下的學(xué)生,,在他的帶動下,,同班同學(xué)果蔭常、董吉臣,、齊樹光也踴躍報名,。
后來,路福貴得知,,當(dāng)年根據(jù)中央指示,,冀東區(qū)黨委共抽調(diào)3410人,組成了冀東南下干部總隊(后分赴湖南和廣西),。
從河北唐山到湖南邵陽,,路福貴所在的南下干部隊伍累計行程2500余公里,歷時135天,。一路上,,解放軍在前沖鋒陷陣,南下干部緊跟其后,。其間,,天上有敵機騷擾,地下有散兵匪特橫行,。加之當(dāng)?shù)乜諝獬睗?、氣候炎熱,水土不服,疾病流行,,南下干部們備嘗艱辛,。相比南下途中的惡劣條件,南下干部在充滿戰(zhàn)火硝煙的地方接管建政,、剿匪安民,、征糧支前、減租反霸等工作更為艱辛,。
路福貴至今清楚地記得,,他的好友崔葆成(河北豐潤人)南下后在隆回縣一區(qū)擔(dān)任支前干事。為了完成征糧任務(wù),,他自告奮勇深入匪首盤踞的灘頭鄉(xiāng)開展征糧工作,,于1949年10月24日被匪徒殺害;好友閻振遠(河北灤縣人)南下在武岡縣二區(qū)政府,,他率隊深入寥清鄉(xiāng)剿匪征糧時被100多名匪徒包圍,為掩護群眾,,他身中20余刀,,肢體破碎,胃里流出來的都是紅薯芥菜,,沒有一粒米飯……當(dāng)年,,反動地主組織“黑殺隊”多次開會密謀:“懸賞光洋100元,要小北方佬路福貴的人頭,?!本驮跀橙吮﹦忧耙梗舷赂刹拷尤罕娂皶r舉報,,迅速采取行動,,端了“黑殺隊”的老窩,路福貴才幸免于難,。
經(jīng)過艱苦斗爭,,全區(qū)新老干部犧牲40余位,邵陽地區(qū)在一年多的時間內(nèi),,殲滅了反動土匪武裝三萬余人,,繳獲各種槍支12000余支,迫擊炮26門,,從根本上肅清了匪患,,建立了人民政權(quán)。
路福貴說,,這張72年前的《冀東日報》在1976年前一直由父親珍藏,,經(jīng)歷了十年動亂和唐山大地震依然保存完好。傳到自己手里后,,成為路家最珍貴的傳家寶,。
歷史的煙云冉冉遠去,,報紙已成為“聽黨的話,將革命進行到底,,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的一個載體,激勵著更多的人奮勇向前,,為國奉獻,。
(來源:《光明日報》)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