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明芬
年在期盼中走來,,在不知不覺中走遠(yuǎn),。我們一般認(rèn)為:年是從聞到臘八粥的清香開始,,又在元宵佳節(jié)的焰火盛開中漸行漸遠(yuǎn)的。
大年初三的清晨,,窗外的春雨淅淅瀝瀝下起來,,絲絲斜織著,好一幅“潤物細(xì)無聲”的春景圖,。這幾天,,朋友圈里一直有朋友曬滄灣美輪美奐的夜景圖。于是,,我拿起雨傘,,想去看一下雨中的滄灣。
步行是最好的出行方式,,經(jīng)過扶淇河大橋,,河邊的楊柳正吐露著新綠,橋面上,,駛過走親訪友的車輛,。行人不多,,我一路前行,很快就到達(dá)了目的地,。
滄灣位于市中心,,是諸城市一大名勝,展現(xiàn)著整個龍城的神韻,,又名“滄浪灣”,,取其“滄浪之水清兮”的意思。
滄灣東西,,南北各六,,七十米,灣邊石砌而成,,水中有假山,,中央建“漾月亭”,曲橋直通波心,,是市民休息之場所,。它的東邊是諸城影劇院,,西鄰繁華的和平街,,南邊是諸城市圖書館,由著名詩人臧克家題字,,北邊是禮堂,。它的地理位置得天獨(dú)厚,四周花草樹木齊全,。春天櫻花盛開,,雍容典雅,神清氣爽,,點(diǎn)綴著城市的美麗,,引來市民駐足觀望。夏天,,是市民納涼的最佳處所,,跳個廣場舞,活動活動筋骨,,邊欣賞著城市的夜景,,邊傾聽著美麗的傳說。
傳說滄灣的青蛙不叫,,與竇光鼐有關(guān),。竇光鼐小時候在滄灣公園的亭子下讀書,灣中的青蛙呱呱亂叫,,有失清靜,,竇光鼐就用紙剪成若干枷鎖,,撒入水中,令每只青蛙扛戴一具,,不許亂叫,,滄灣再無蛙鳴。滄灣確有青蛙不叫的事實(shí),,但聽老人說,,是水中堿性成份太大,影響了蛙囊所致,,并非與竇光鼐有關(guān),。
滄灣的淺秋,宛若一位成熟,,穩(wěn)重的貴婦人,,以她的款款嬌姿向市民們走來。告別了夏的熱烈,,藍(lán)天上飄蕩的祥云在暗送清風(fēng),。秋天的色彩,更像是一幅水墨畫一樣,,令人如癡如醉,。
滄灣的冬天,厚重而深沉,,像一位慈祥的老者,,靜靜守候著諸城這方熱土。滄灣的東南角,,立著數(shù)尊石像,,皆是諸城歷史文化名人,包括宰相劉羅鍋,,《清明上河圖》的作者張擇端,,還有趙明誠、李清照,、竇光鼐等等,。無語的雕像立于灣畔,仿佛在默默訴說……
雨還在下著,,我的思緒隨著這綿綿的春雨獨(dú)享這份寧靜,。
滄灣不僅是諸城一張靚麗的名片,更是游人向往的地方,。
?。ㄗ髡呦抵T城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