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森
我愛騎行,,為了減掉贅肉,,也為放松心情。我屬特業(yè)余的那種,,不穿騎行服,、不跟騎行隊伍。喜歡獨自騎行,,那是因為年過半百,,跟不上小年輕的節(jié)奏,沒有瘋跑狂奔的身體資本,。這種時間早晚,、節(jié)奏快慢和騎行路線的選擇隨心所欲的自由,感覺特別棒,,再者,,我喜歡在騎行的時候,欣賞沿途美景,,順代思考一些問題,,甚至構思文章,人多了難沉下心來去奇思妙想,,騎快了,,無暇顧及鳥語花香,縱使讓春色撞了三下腰,,也會渾然不知,。
道路平坦、微風暖陽,,是最適合騎行的,,聽著懷舊音樂,賞著沿途美景,,那叫愜意,。新修的環(huán)三里莊的柏油馬路,是一條專門的運動健身之路,,沿途的村屋粉刷一新,,“生命不息,運動不止”之類的口號令人歡欣鼓舞,。一路騎行,,新栽的杜仲樹透出新綠,兩側(cè)的格?;?,五顏六色,次第開放,,村民們栽的楊樹,、桃樹,、各種不知名的綠化樹蔥蘢一片,本土植物與外地花草友好相處,,毫無違和之感,,騎行其中,感覺連呼吸都順暢多了,,儼然天然氧吧,。那波瀾不驚的藍色湖面,忽有野鴨嬉戲其中,,岸邊是茂盛的蘆葦林,,若是秋天,定會呈現(xiàn)“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美景,,忽有小鳥嘰喳著掠過,置身其中,,人與自然完全相融,,再無車鳴之亂耳,更無雜事之勞形,,靜謐中,,心靈得以凈化升華,讓人更加懷念蟬鳴蛙唱的童年,。
環(huán)湖騎行之前,,我選擇的路線是騎行常山,常山曾是蘇東坡的狩獵地,,也是為百姓祈雨的地方,,文化氣息濃厚,離縣城有十幾里地,,遠近適宜,,是騎行首選之地。我喜歡騎到常山腳下,,再環(huán)山一周,。先從西邊繞去,小山的西側(cè)以爬坡為主,,往往累得氣喘吁吁,,到了山的東側(cè)則以下坡為主,經(jīng)過一段艱難爬行之后,,盡情享受呼嘯而下的暢快,,解汗又解乏。有時我會想,,人生之路也總是崎嶇不平,,青年人還是趁著年輕,,多拼一把,像騎車爬坡那樣,,越過溝溝坎坎,,以后再走平坦之路或下坡之路時,更能體味來之不易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就是老人常說的那種“先苦后甜”的幸福感,。
如果人生一定要經(jīng)歷挫折,,讓我選擇,,我寧愿年輕時來承受,因為年輕人更需要磨礪,,年輕人有輸?shù)闷鸬馁Y本和逆襲的機會,。上學時莫貪戀暫時的享受,在學業(yè)上多揮灑汗水,,將來自己的舞臺會更廣闊,。這恰如騎車,如果一開始是平平坦坦,,抑或下坡,,騎到最后,卻迎來了一段艱難的上坡,,整個行程都變得沒有盼頭,,幸福感下降,前程變得黯然失色,。
每次騎車到東武學校附近時,,我都仰望一眼國旗,表達崇敬之余再看看風向,。如果刮風,,我還是更喜歡剛騎車時是逆風,趁著還有一把子力氣,,迎難而上,,返程時,在略感疲憊時來個順風而行,,這也不失為最佳選擇,。有時,事與愿違,,行百里路半九十,,最后階段卻往往迎來頂風加爬坡,甚至如前年暑假那次騎行,,出發(fā)時艷陽高照,,返程騎到三里莊水庫西壩時,,電閃雷鳴,突降暴雨,,前不靠村,,后不著店,渾身被雨泡透,,沒有擋泥板的山地車甩了我一后背的污泥,,這時,讓狼狽不堪的我繼續(xù)騎行決不放棄的支撐是什么,?那就是家的溫暖和親人的期盼,。那天母親在我家小住,早包好了水餃等著我呢,,想到此,,我就不管不顧地冒雨沖回了家。人生也是如此,,當我遇到一些不如意時,,我會驅(qū)車回老家去,聽聽父親絮叨一下舊事,、吃吃母親做的家常飯,,心靈頓時寧靜了,煩惱也很快消失了,。
越來越感覺騎行就如人生,,有和風暖陽,也有暴風驟雨,,有鳥語花香,,也有秋風瑟瑟,但只要心中有盞明燈,,我們一定能找到回家的路,。
(作者單位:市實驗初中)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