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強
鄉(xiāng)愁,,是在外打拼那些人的共情,。不論讀余光中,、還是席慕容的《鄉(xiāng)愁》,,都能讀出一種夢縈魂繞、不離不散的情緒,。我感覺到,,鄉(xiāng)愁和魂歸故里是情感上的遞進關系,可以放在一起去沉思,、體悟,。這樣,就不難理解對那個并不富足,、優(yōu)美的小村難以割舍的情懷了,。
記得住鄉(xiāng)愁,是要睹物思愁的,。家鄉(xiāng)最能觸動你,、勾起你回憶的,是那些舊物,、老景,。試想,如果沒有了炊煙裊裊,、飯香巷里,、蟬鳴蛙噪,鋼筋混凝土和成排成棟的樓房是難以勾起你的思緒來的,。不見魚鴨的河灣,、沒人再去洗澡的大口井、不再曬糧的場院,,承載著我的記憶,,我的鄉(xiāng)愁,。生于斯長于斯,而后又離開這里的人,,有著深深的故土情結。每次回去,,只要有時間,,我都要到兒時玩耍、勞作過的地方走走,,觸碰一下曾經(jīng)的記憶,,嗅聞一下熟悉的氣息。
在走走轉轉中,,我感到村莊變小了,。我生活的村莊不大也不小,二百余戶,,一千多口人,。村莊以橫貫東西的中心街為界,南邊的稱前街,,北邊的稱后街,。中心街儼然鴻溝,把村莊劃為虛擬的兩個部分,,以中心街定親疏,,前街和后街有一種天然的疏遠。如今,,走在新硬化的大街上,,沒有了曾經(jīng)的疏遠和距離感。從村前走到村后,,從莊東走到莊西,,步行也不會超過十分鐘。記憶中,,村莊可不是這樣小的啊,,那時到村中心的小賣鋪買山楂餅、葵花籽這些“奢侈品”也是要騎自行車的,。這種變小的感覺是不是和現(xiàn)在開車和步行走同樣的里程,,而感到步行的路程要遠很多一樣的道理呢?我想應該是的,,知識,、閱歷和科技改變了我們的認知,開闊了我們的眼界,,加快了我們的行程,,從足不出戶到日行萬里,,從只識得頭頂那片天到游遍大江南北,我們居住的星球都成了“地球村”了,,曾經(jīng)那個小村,,怎么會不“變小”呢。
村前的墻夼引水干渠也變了,,以前,,這條干渠既是老百姓的福祉,也是孩子們神往的地方,,它的莊嚴,、神秘不亞于現(xiàn)在的“南水北調”工程。如今,,這段干渠完成了它的使命,,已經(jīng)破敗不堪而廢棄了,支渠更是不見了蹤跡,。那個年代,,我們村除了靠天吃飯,就是靠墻夼水吃飯了,。每年來水,,村里就像過年一樣熱鬧興奮,在停水之前不分晝夜搶澆莊稼,,大水漫灌一遍墻夼水,,一季的收成基本就能保證了。記得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為“歌頌”造福村民的墻夼水,,我從《小學生作文選》上抄改了一篇作文上交,不料成了范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交流時,,我低頭忐忑不語。現(xiàn)在回想起來,,也對自己的小聰明而羞赧,。
那個時候,農村孩子的娛樂活動,,參與人數(shù)最多的是跳繩,、靠房、拾簸骨,,這些都是男女皆宜,、最受歡迎的。除此之外,我還喜歡更具競技性和挑戰(zhàn)性的“下五棍”,。它屬于棋類游戲,,在樹蔭地上劃上五條橫線五條豎線構成的棋盤,就地取材的小石頭,、碎磚塊,、短草棒等,只要是能區(qū)分敵我的都可作棋子,,兩個人就可以殺個昏天地暗,,真可謂是小棋盤中有大乾坤。如果說,,跳繩這類游戲比的是技巧和熟練度的話,“下五棍”比的更多的是思維和定力,。我不謙虛地說,,我的棋藝在同村同齡人中是首屈一指的,就是成年人好多也不是我的對手,。我更喜歡和成年人中的高手博弈,,增加下棋的挑戰(zhàn)性。那時學業(yè)不進,,與嬉于這登不上大雅之堂的娛樂活動脫不了干系,。
曾經(jīng)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塵封了,,淡忘了,,但是它留在骨子里、血液里,。只要放入一點點鄉(xiāng)愁的酵母,,它就會迅速膨脹,在記憶的深處凸顯出來,,越來越清晰,。
鄉(xiāng)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此言極是,。
(作者單位:市紀委)
1 條記錄 1/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