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好不容易聚到一起吃頓飯,,可得多吃點,,來來來,我?guī)湍銑A點菜!”
“這個碗來不及洗了,,干脆,咱倆湊合用一個吧,,反正一家人無所謂的,。”
“你不夠吃吧,?來來來,,我勻一點給你?!?/span>
……
有人可能在進餐時無意中使用了對方的餐具,,也有不少人因為想要照顧親人朋友,用自己的餐具幫對方夾菜,。那么,,這種使用餐具的方法是不是科學合理呢?又會不會因為這樣使用餐具給自己和親人朋友帶來困擾,?
實際上,,在我國,倡導分餐制早已有之,,2003年“非典”期間,,分餐制曾被很多餐廳采用,但很快又銷聲匿跡,。究其原因,,餐廳認為分餐制增加了自身運營成本,動力不足,;而消費者也不甚在意,。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發(fā)布,明確提出不浪費和分餐制,。2019年,,健康中國行動啟動,再一次強調在集體用餐中采取分餐制,。
為什么要倡導分餐制,?分餐會不會令家人彼此疏遠、影響親朋好友間的感情,?分餐制又能夠解決哪些問題呢,?新華網(wǎng)特邀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健康所教授楊月欣為您一一解讀。
什么是分餐制,?
目前,,我國大多數(shù)家庭采取合餐的進餐方式。所謂“合餐”是指多人合用一份或幾份菜肴,。與“合餐”相對,,“分餐”是指由廚師、服務人員或家人,,按照等量的原則,,把主食和菜肴分配到餐具中,供每一位就餐者獨自享用,。
分餐制具有衛(wèi)生,、互不傳染可能攜帶的疾病,以及減少浪費等優(yōu)點,。分餐制更注重每個人自負其責,、把握分量、吃光所給,。通過推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這樣一些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將可以“走上”餐桌,,守護我們的健康。
分餐不但不會分愛,,還會分享健康
有朋友擔心,,“分餐”會不會意味著“分愛”,讓親朋好友覺得“生分”,?同時,,我國“合餐”的餐飲傳統(tǒng)流傳已久,,講究團圓的熱鬧氛圍看起來也不適合分餐,。但試想,如果因為合餐而感染了不必要的疾病,還何談對家人朋友的關愛,?
各種類型的污染,,可能通過食物或飲食,讓人“病從口入”,,最終致人生病,。其中,生物性的污染,,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病原體,。這些污染一部分是原發(fā)性的(即食物本身已被污染),一部分是繼發(fā)性的外源污染(如加工導致),,再一部分就是就餐聚集密切接觸而導致的傳染,。舉例來說,合餐過程中,,合餐者A被上述病原體污染的手,,與其他合餐者B、C,、D的餐具,、水、食物等密切接觸,,并經(jīng)由合餐者們的筷子,、碗、杯子等餐具通過合餐者的唾液,,以及近距離的呼吸,、飛沫等方式傳播。
通過飲食方式進入人體內部的致病因素,,最終導致人患上感染性疾病或者中毒性疾病等,,這被稱作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的類型相對較多,,較為常見的包括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疾病、寄生蟲疾病以及人畜共患傳染疾病等,。根據(jù)世衛(wèi)組織統(tǒng)計,,食源性疾患的發(fā)病率居各類疾病總發(fā)病率前列,而在疾病的各類傳播途徑中,,唾液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
事實上,中國是乙肝、胃癌等腸胃疾病高發(fā)病率國家之一,,超過世界平均水平,。這些傳染性疾病大都與”吃“相關,或直接或間接,?!昂喜汀笔呛芏嗉膊“l(fā)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現(xiàn)代社會里,,表達關懷的方式多種多樣,,“合餐”早已不是唯一選擇。如今,,圍爐不一定共食,,一些家庭、餐飲企業(yè)的烹飪或餐飲方式也在不斷改進中,。
例如火鍋,、自助餐、菜飯放入同一食盒統(tǒng)一供應等方式,,都是改變用餐方式的嘗試,。
推行分餐的好處有哪些?
1.培養(yǎng)衛(wèi)生文明好習慣,,減少交叉感染,,降低食源性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
2.培養(yǎng)良好健康生活行為,,對合理膳食,、平衡營養(yǎng)、控制食量,,以及預防肥胖糖尿病癌癥等慢性疾病同樣具有深遠意義,。
3.有助于合理膳食,遏制大吃大喝,、減少鋪張浪費,。促進良好社會風氣轉變。
4.傳承優(yōu)良中華傳統(tǒng)飲食文化,,促進飲食文化弘揚發(fā)展,,對烹飪方式、量化,、器皿,、鹽、糖等使用等提出新要求,。
此次疫情為我們推廣分餐制提供了契機,,為了家人,、朋友和自己的健康著想,讓我們調整進餐方式,,讓我們“分餐不分愛”,。
1 條記錄 1/1 頁